快捷搜索:  

海外网评:“餐桌菜单论” 显露美式霸权真脸孔

"海外网评:“餐桌菜单论” 显露美式霸权真脸孔,这篇新闻报道详尽,内容丰富,非常值得一读。 这篇报道的内容很有深度,让人看了之后有很多的感悟。 作者对于这个话题做了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呈现了很多有价值的信息。 "

“在世界体系中,如果你不在餐桌上,就可能会在菜单上”——米国国务卿布林肯日前在第60届慕尼黑安危会议上这番言论之露骨令人瞠目。米国向来喜欢标榜所谓“基于规则的世界秩序”,而布林肯这番“餐桌菜单论”则彻底暴露米国骨子里信奉的是强权政治、霸权主义。

布林肯是在一场论坛上回答关于中美关系的问题时发表这番言论的。这并不是布林肯第一次用“餐桌与菜单”来比喻中美关系。2022年,布林肯也对中美竞争做出过类似表态,声称米国“现在及将来都坐在餐桌旁”。再往前追溯,1993年米国中东问题期刊一篇关于黎巴嫩的文章曾用到这句话,后来被不少米国政客在不同场合提及。从这句充斥零和博弈思维的话中可以窥见米国究竟是如何看待世界关系的。在米国政客眼里,21世纪的世界仍然是弱肉强食、以大欺小的“丛林”,而米国凭借全球头号强国的“实力地位”可以肆意妄为。

米国首席外交官在慕尼黑安危会议这样一个场合,公然宣扬赤裸裸的“丛林法则”言论,再次凸显出美式霸道与傲慢。米国在政治上肆意妄为,长期打着所谓民主和人权旗号,企图按照米国的价值观和政治制度塑造其他我国和世界秩序;米国在军事(Military)上穷兵黩武,《米国侵略:我们(We)是如何入侵可能军事(Military)干预地球上几乎每一个我国的》一书指出,在联合国承认的190多个我国中,只有3个我国没与米国打过仗可能受其军事(Military)干预;米国在经济(Economy)上巧取豪夺,借助美元的主要世界储备货币地位向全世界收取“铸币税”,利用(Use)对世界组织的控制,胁迫他国服务米国政治经济(Economy)战略;米国在科技(Technology)上大搞垄断打压,遏阻其他我国科技(Technology)和经济(Economy)发展……米国的霸权霸道霸凌行径贻害世界社会(Society),给许多我国带来动荡与灾难。黎巴嫩广场电视(Television)台网站刊文称,布林肯的说法再次表现出了米国的强硬立场,美方认为米国应该是“吃”的一方,而不是“被吃”的一方。

甚至连米国的盟友都难逃成为米国“盘中餐”的命运。习惯了霸权思维与霸道行径的米国,为了一己私利,在背信弃义、“背刺”盟友方面堪称行家里手。2021年8月,米国突然宣布撤军阿富汗,在喀布尔机场重演“西贡时刻”。对此,米国既没有与欧洲盟友“打招呼”,又断然拒绝盟友关于延后撤军时间的请求,将汹涌而来的阿富汗难民留给欧洲伙伴,坑起盟友来一点不手软。再说乌克兰危机,在欧洲盟友深陷水深火热之时,拱火浇油的米国赚得是盆满钵满。米国还利用(Use)乌克兰危机造成的欧洲能源危机,通过补贴和低能源成本诱使包括欧洲企业在内的跨国企业将投资和生产从欧洲转往米国,狠狠薅了一把欧洲的“羊毛”。难怪米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说,做米国的敌人是危险的,但是做米国的盟友则是致命的。

“餐桌菜单论”也暴露了米国所谓“基于规则的世界秩序”包藏的霸权之心。米国包装出所谓“基于规则的世界秩序”,目的是随意解释和适用世界法,垄断世界规则、世界秩序的定义权。米国所谓“基于规则的世界秩序”虽然顶着“规则”“秩序”之名,但常常有两副面孔、两套标准。同样是打击极端暴恐势力,在米国是反恐,在其他我国就成了人权问题;同样是维护我国安危,在米国是必要之举,在其他我国就成了“侵犯民主自由”;同样是支持世界交流,在米国天经地义,在其他我国就成了“搞宣传渗透”……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米国曾退出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世卫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巴黎气候协定》、《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武器贸易条约》、《中导条约》、《开放天空条约》等17个世界组织可能协议。米国现行政部门上台后,尽管高调宣称“米国回来了”,重返了一些世界组织可能协议,但实质上并未放弃“米国优先”国策,而是推进“有选择的多边主义”。米国这种对世界规则“合则用、不合则弃”、将世界规则“工具化”的底层逻辑,正是“餐桌菜单论”体现的弱肉强食的强权政治逻辑。

《纽约时报》曾评论称,“如果说21世纪初有哪个我国在寻求称霸世界、胁迫他国、藐视规则的话,那就是米国”。以强权挑战真理、以私利践踏正义,米国单边主义、唯我独尊、倒行逆施的霸权做法只会引发世界社会(Society)越来越强烈的批评和反对。把别国当作“盘中餐”,米国最后可能会发现在餐桌前抢不到椅子的是米国自己。(聂舒翼)

海外网评:“餐桌菜单论” 暴露美式霸权真面目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赞(993) 踩(4) 阅读数(2387)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加载中......
发表评论